2024年11月21日

农历:甲辰(龙)年 十月月廿一日

当前节气:立冬后

离下个节气:小雪,还有2天。

二十四节气
热门文章 更多>>
・  秋分
・  小雪
・  立夏
・  立春
・  清明
・  大暑
・  白露
・  惊蛰
・  小满
・  春分
二十四节气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二十四节气 -> 夏至 -> 详细信息
夏至
发布时间:2022-05-08  阅读:6538次  字号:   批注功能:
夏至(Summer Solstice)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夏季的第四个节气。在每年公历6月20或21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经90°时为夏至节气。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各地的白昼达到全年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同时,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隆冬。



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过后,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我国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写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中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夏至时,北斗指向乙。太阳黄经为90°。太阳在黄经90°“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心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生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夏至三侯

鹿角解: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凋始鸣:雄性的蝉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四川,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据汉朝应劭《风俗通》中记载:“杜宣夏至日赴饮,见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饮。酒后胸腹痛切,多方医治不愈。后得知壁上赤弩照于杯中,影如蛇,病即愈。”

 夏至是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0 26'),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
  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夏至入头九,洞扇握在手;二九一十/\,脱冠首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浑身汗湿透;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半夜寻被子;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三“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开始,但是地表接收的太阳辐射热仍比地面反辐射放出的热量多,气温继续升高,故夏至日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节。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
  过了夏至,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
  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度时,为夏至日。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的一个节气。据《烙遵宪度抄本》:‘旧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如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

  夏至以后,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夏至接近远日点,冬至接近近日点,且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快,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慢,夏长冬短由此得来。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初候鹿角解;二候绸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为阴一为阳。鹿的角朝前生,因而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冀而鸣。半夏是一种药草性喜阴,只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生长发育,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过了夏至就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会继续升高。接近地表的热量会持续积累,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概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某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气候特点

盛夏到来,多雷阵雨。这些雨来得快,去得快,范围未必广,但雨量会较大。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而黑夜最短的时间,但仍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

生活养生妙法

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传染病,避免病从口入;
夏至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出汗量也会随之增加,而且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故此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為目的;宜多吃水果及蔬菜,既可补充流失的水份,亦容易消化,不会加重脾胃的负担。
生冷瓜果虽可消暑生津,但也要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
多喝一些消暑去湿的汤水,例如冬瓜、葛根、莲叶、牛大力、赤小豆、扁豆等,都是夏天常用的材料,有助清热解暑。

节气与民俗

  夏至当天,太阳正好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阳)最长,此日黑夜(阴)最短,过了夏至日,白昼渐短黑夜渐长。

  夏至虽然是夏季白天最长的时刻,但并不是天气最热的时刻,北半球的夏天要到小暑、大暑时,气温才会升到最高点。台湾地处亚热带,到了夏至,许多水果纷纷应节上市,如荔枝、芒果、凤梨、西瓜、香瓜、哈蜜瓜、葡萄等,味道甜美,水份丰富,正是夏天最可口的水果。此时之蔬菜,叶菜类多已过时,虽有空心菜独霸,其他除了竹笋外都是瓜果类,如:冬瓜、丝瓜(菜瓜)、苦瓜、南瓜(金瓜)、瓠瓜、茄子、菜豆等。

  台湾的台南地区有一种特殊的民俗游戏斗蟋蟀,便是寻声灌取蟋蟀后,利用它强烈的领域观念,将两隻蟋蟀放在一个「战场」内,激起它们的敌意后,即开始一场激烈的战斗,直到分出胜负為止。

  五月下半月比较重大的神明祭典,是五月十八日的吕洞宾得道纪念日。

节气种植

北部:小白菜、樱桃、萝卜、金针菜
中部:金针菜、土白菜、水芹菜
南部:水芹菜、越瓜、金针菜、胡瓜
上一篇:芒种
下一篇:小暑
关注我们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账号
网站首页 民俗文化 风水知识 灵签文化 周公解梦 相学知识 四柱八字
Copyright © 2021-2022 周易文化网-易玄阁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本所有 | 手机版 | 周易文化网-易玄阁 | 闽ICP备16024510号-3
本站纯属个人爱好所建知识分享网站,部分文字图片素材均来自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将其删除,对你造成的不便敬请原谅!
联系QQ:2221303761 邮箱:22213037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