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
处定求动,克未尽而难迁;居安问危,可凶中而卜吉。
此珞碌子教人求名谋动,趋吉避凶之道也。天命在德,亦当论克我、克彼,我克彼则为权,彼克此则为鬼。是克是财,不克不食。所谓处定求动,克未尽而难迁;行年岁运,五行来克本命为官,不能迁动,宜守静以待之。又如士人问功名,不冲不克,则难以发越;居安问危,可凶中而卜吉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词,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且吉凶祸福之兴也,非圣人,孰能察于未萌之前哉?若能趋吉避凶,居安虑危,亦庶乎其无咎矣。
贵而忘贱,灾自奢生;迷而不返,祸从惑起。
君子见天命,而不敢求福于天;小人慢天命,而不知正福于已。贵而忘贱,迷而不返,不能居安问危,而专处定求动,是以灾自奢生,祸从惑起。至于亡身败家而不悔,不亦深可哀哉?奢是穷板纷华,惑是耽荒酒色,此二句真格言也。
殊常易旧,变处为萌。福善祸淫,吉凶异兆。
动静为利害之枢机,智虑乃祸福之门户。术不可不慎,机不可不察。小人不知天命,不守常道,轻生易物,则祸淫由此而始也。君子得时而动,失时而守,体天行道,畏于轻动,则福善由此而生也。《易》曰: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又曰:吉凶者,得失之象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又曰,知进退存亡之道者,其唯圣人乎?此珞琭子篇终之大戒也。
【白话解析】
处定求动,克未尽而难迁;居安问危,可凶中而卜吉。
这是珞碌子教导人求名谋动,趋吉避凶的方法。天命在德,也要判断是克我还是克彼。假若是我克彼,则为权;假若是彼克我,则为鬼。是克是财、不克不食。处定求动,克末尽而难迁,意思是行年、岁运五行会克制本命,为官不能迁动,应该于静处等待。假如无冲无克,则是难以发达的。居安问危,可凶中而卜吉者,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词,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此句引自《易经》,原意说是君子安居时亦观卦象而玩味其系辞,行动时则观万物的变化而玩味其占卜,因为遵循天地发展的规律,便受到天命的启发与帮助,并遵循按照变化去做事,因此都是吉利,没有不顺利的。并且,当人的吉凶祸福到来的时候,假如不是圣人,又有谁能够在事情未发生之时提前察觉和判断呢?假若真正能够趋吉避凶,居安思危,就真的能够避免灾祸了。
贵而忘贱,灾自奢生;迷而不返,祸从惑起。
君子知天命但不求福于天,小人轻视天命而不知福寿于己。假如一个人富贵而
图10
忘记了贫贱,便入迷途而不返,不能居安思危,而是一心想着如何处定求动,因此灾祸便由自身而起,正所谓祸从惑起。至于有些人,即使亡身败家了依然不能悔悟,实在是十分悲哀的。
德行对四柱的影响——君子吉其凶,小人凶其吉
四柱理论在论断命理时不是消极的,而是倡导通过个人的积极有为——修德行而影响和改变整个命运,君子能化凶为吉,小人则往往将遇吉逞凶。
在论断命理时讲求德行对四柱产生影响,这是传统命理学以古代伦理道德观念为灵魂的重要表现,也是四柱理论注重将先天命理与后天个人行为相结合的一个重要表现。
殊常易旧,变处为萌:福善祸淫,吉凶异兆。
天地之间动静为世事利害的关机,智虑乃开启祸福的门户。我们探讨研究其中的道理是千万要慎重,动静的利害关系一定要详察。小人不知敬天命,行为不遵守礼法,轻视生命万物,各种各样的祸患就由此产生了。然而君子则是得时而动,失时而守,按照自然运行的规律来行动,恐怕自己做出违背天命的行为,吉祥富贵的福善就是由此而产生。《易经》中说:“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又说“吉凶者得失之象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又说“知进退存亡之道者,其唯圣人乎!”这就是珞碌子对世人最后的告诫。